首页 > 快讯 > >正文
00:36

潮新闻 记者 顾雨婷 共享联盟·嘉善 郦慧佳 陆丹 胡凌翔 通讯员 张文燕 宋依依

嘉善,又双叒叕夺冠了。

前不久的端午假期里,2023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五芳斋杯”龙舟竞渡和踏白船表演赛在嘉兴西南湖举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经过激烈的角逐,嘉善县姚庄镇渔民村踏白船队以2分36秒33的成绩在踏白船表演赛中勇夺第一,实现十四连冠。另一支参赛队伍嘉善县蓝舰龙舟队以1分31秒49的成绩摘得龙舟竞渡赛桂冠,实现四连冠。

“双料”冠军嘉善,再次续写历史,这背后又有哪些故事?水乡人的速度与激情到底如何震撼人心?嘉善又将如何延续夺冠神话?夏日,我们来到水乡,一探究竟。

拿下双冠

创下新纪录的老队伍

“虽然大家嘴上不说,但心里都门清儿,我们是奔着十四连冠去的。”嘉善县姚庄镇渔民村踏白船队38岁的桨手周亮亮回忆说,比赛这天,队员们都极有默契地话少了。候场休息时,有对手船队来闲聊打探:“你们今年队伍有换人吗?是不是和去年一样?”也有开玩笑的:“今年你们要是不来,我们就是冠军了。”

的确,年年摘得桂冠,一赢就是十几年的队伍,堪称大赛神话了。何况,这支队伍的平均年龄近50岁。“这年龄一看就是久经沙场啊!”一位队员却笑着说道。姚庄镇渔民村踏白船队组建于2010年,目前共有队员16人。但事实上,2010年初次参赛时,这支临时拉起来的队伍,无一人参与过踏白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来自浙北最后一个成建制的淡水渔民村——姚庄镇渔民村。

到如今,手中沉甸甸的荣誉,仍会让57岁的队长顾建林回忆起第一次参赛的经历。“啥叫踏白船,我们也不懂,就请了附近乡里的老师来教。”2010年,是姚庄镇渔民村代表县里参加全市比赛的第一年,参赛队员都是渔民村的村民。早在上世纪80年代,嘉善的范泾乡(范泾现属嘉善县干窑镇)在端午节时,曾举行过全市性的踏白船比赛,老师便是从干窑请来的。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年全市小组赛时,来自渔民村的队伍青出于蓝,竟在当年就一举夺冠。胜利的喜悦又延续到了第二年、第三年……从那时起,姚庄渔民村的村民们每年端午便多了一个期待,今年的比赛,村里的队伍能不能赢?

结果在意料之中,今年,这支水乡渔民村走出的队伍,依旧赢得毫无悬念。周亮亮向我们展示了一张踏白船400米直道比赛成绩单,姚庄镇渔民村队快了第二名队伍4秒。“差不多超过第二名10米的距离。”周亮亮说,而一条踏白船的船身总长也不过8米多,这意味着他们至少超过了对手一个船身的距离。

比赛除了超越对手,更要超越自我。“今年的第一,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嘉善蓝舰龙舟队教练兼鼓手陈良说,“之前我们曾经拿到过两次三连冠。”而这次是他们首次实现四连冠的自我超越。

“其实,我们也是一支老队伍了。”陈良坦言,自从2007年建队以来,他们的队伍成员都相对固定,主要由嘉善县汾湖水上中心的教练员和陶庄镇消防队的专职消防员组成,也有来自嘉善全县各社会领域的队员。“一支龙舟队,上场22名队员,20名划手,1名鼓手和1名舵手,加上替补选手,我们的队伍将近有30人。” 陈良说,队伍的平均年龄相对踏白船队伍年轻一些,在二三十岁。

对于夺冠这事,队员们十分激动。“很自豪,今年又是第一。我们的队员们主要心齐,大家奋力冲往终点。”嘉善蓝舰龙舟队队员张晨康说。

心齐,团结,这些词是我们这次采访中听到的高频词。拿下冠军固然欣喜又激动,但从队员们的口中和表情上,我们感到了这两项传统水上运动令人迷醉的魅力。

这是勇者的竞技,是体能极限的挑战,也对团体协作的考验。

传统技艺

水乡人的速度与激情

说起江南水乡,你是何印象?是小桥流水人家,还是阡陌桑田交通?都说江南烟雨温柔,但一到水上,水乡人的速度与激情也定能让你折服。

身在水乡,岂能不善行舟?这是深深刻进江南人骨子里的记忆基因,也是连贯古今的传统技艺,不管是龙舟竞渡还是踏白船,其实都已延续了千百年。

龙舟竞渡是嘉善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所谓“龙舟”,实为装饰成龙形的船只,它“龙头”高昂,“龙尾”翘起,船体上画有龙的鳞甲,并涂上各种色彩。嘉兴的南湖龙舟竞渡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它不是源于战国的屈原,而是为了纪念春秋吴国的伍子胥,在清康熙至乾隆年间达到鼎盛。

《秀水县志》、《烟雨楼史话》、《古禾杂识》中记载了当时南湖龙舟竞渡的盛况:每年端午节,嘉兴百姓抬着龙头祭庙后,挂灯下水,再是龙头点睛。然后一声炮响,群龙飞驰、百舸争流,舟中搭起彩棚,前后彩旗飘舞、锣鼓喧天,每条船两侧坐着二十条壮汉,手持大木桨,勇悍威武。河边观者如云,万人喝彩,气氛热烈,如痴如醉。

除了在烟雨楼上观看的达官贵人外,龙舟竞渡的沿岸,常搭起许多凉棚观看,或驾舟隔湖眺望,“放鹤洲移隔岸帆,卷帘俯瞰龙舟出”。还有人设了酒席,坐在那儿边吃边看。龙舟过时,便燃放鞭炮,这时龙舟又会起劲地表演一番。清代著名诗人马学乾、吴锡麟在烟雨楼上目睹其盛况后,分别赋《烟雨楼观竞渡诗》、《五日南湖观竞渡诗》。

再说踏白船,民间又名“摇快船”,是嘉兴江南水乡特有的船文化活动。据清光绪年间《平湖县志》记载,平湖东湖有龙舟(摇快船)水嬉。“踏白船”之名的由来,据传与南宋名将岳飞有关。宋代抗金大臣宗泽赞赏岳飞的才能与勇敢,任命其为踏白使,“踏白”为水军番号。所谓“快船”,就是把一只能载2.5吨至3吨货物的木质农船加以改装,使之能在人们的合力作用下快速行驶。这项盛行于浙江嘉兴水乡的民间水上竞技,也曾作为祭蚕神而举行的一项民俗活动,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无论是龙舟竞渡还是踏白船,都演绎出独属于于水乡人的激情与浪漫。而如今,龙舟竞渡和踏白船,早已脱胎于传统的民俗祭祀仪式,成为众人瞩目的民间竞技体育项目。

拿踏白船来说,长约8米多,宽1米8的小木船上,要容纳11名队员,1名鼓手负责打鼓,4名橹手摇橹掌握船身角度方向,6名桨手需动作一致用尽全力划桨为船只提供动力,比赛时11人通力配合,缺一不可。嘉兴每年端午的水上赛道,将长度设定为了400米,称直道竞速,要想赢,就得快。

在嘉兴,踏白船表演赛还有一个特殊项目,抢荷花。在100米的水上赛道中,每隔20米设置一个障碍,船身以“S”形绕过障碍物,以最先达到终点抢到荷花者为胜。因难度高,能完成的队伍寥寥,近几年,抢荷花已作为表演活动,不定期地出现在嘉兴端午活动上。

多年蝉联

夺冠神话如何再延续

“比赛难吗?”“难,主要是耗费体力。” 陈良说,一条龙舟20米,20个划手力要往一处使,以鼓声为号,舵手把方向,连喘气声都要一致。每年比赛前,他们都要提前一个多月开始集训,为了锻炼体能,除了上船实战练习,队员们还要保持力量器械练习。特别针对上肢和腰腿力量。

陈良说,其实比赛时,划手全身都要用力,脚要蹬牢船身,用腰腿力量带动手臂划动浆,去与水中的浮力阻力对抗。对踏白船来说,也是如此。

“鼓手控制着我们整条船的快慢节奏,橹手、桨手什么时候该发力、需要发多少力,我们都是通过听鼓声来行动的。”姚庄镇渔民村踏白船队领队项建军说。桨手考验的是腿、腰、上身的协调,这些部位要发力一致,如果光用臂力是坚持不到终点的,这样人中途就会因缺氧而体力不支。橹手的作用是控制方向,保持船的平稳。一条船上的人,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对踏白船的队友来说,除了体力的挑战,技术上的要求才是最难。“踏白船真这么难吗?”“难,绝对是个技术活。”面对记者的疑问,项建军的语气分外肯定。踏白船的诀窍,其实主要在一个稳字,船身要平,切忌左摇右摆,船桨吃力不均。船上最难的要数摇橹。踏白船所用的小船经过改装,船艄搭了一块可伸缩的木板,平时收入船内,比赛时横拉而出,嘉善话叫“出跳”,板长0.8米,宽仅0.2米,行船时,船尾上安有一大一小两支琵琶橹,需两人一组同摇一橹,两名橹手都要站在“出跳”上摇橹,极为惊险。

顾建林便是小橹橹手之一。摇橹时左右开工,特别是左手摇橹的绝技,至今无人出其右。这门技术是他年轻时打鱼摇船卖鱼货时练就的,难寻传人。踏白船,不仅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4.5米长大橹,重约60斤,下河吃了水,摇起来手下得有100多斤。所以踏白船的汉子们,个顶个的健壮。

有一年参赛,其中一名橹手头回上阵,因太过紧张手下一时未收住力气,大橹吃水过深,硬生生被折断了。没想到仅靠一条小橹,姚庄的渔民踏白船队还是得了胜。“摇到一半时,我已经脱力了,幸好摇大橹的队员及时替补上来。”那年的惊险,顾建林依旧记忆犹新。

多年蝉联,后继有人。可喜的是,今年姚庄镇渔民村踏白船队新加入了两名队员,一个是“95后”李家明,一个是“85后”顾平平,两人都是浆手,也都是体育专业出身,算得上的渔民村里难得的后备力量。

最为难得的是,两人都划过皮划艇,有基础。“说实话,踏白船划起来不难,但要划好却不容易。”25岁的李家明坦言,对自己的体格他很自信,但划船的技术还得跟老队员们请教。因为工作的关系,两位新队员都住在县城里,这次赛前训练,他们每天都要驱车赶回较远的村里,一跑就是一个多月。“大家练得很苦,在技术和配合上下功夫,这点奔波也不算啥了。”顾平平说。

再次拿到冠军后,姚庄镇渔民踏白船全队的16名队员心里又揣了个新目标。“连冠还得保持下去。”为什么呢?“年年拿团体冠军,现在好像不赢都说不过去了。”一名队员这样说。年轻的队友显然更有冲劲。“加入了队伍我就是队里的一份子了,只要队伍还在,比赛还办,我们一定年年不落,奔着连冠去。”李家明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x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