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璐璐)为了帮助农村无法外出工作的群众致富,近年来,各地通过打造乡村“微工厂”,不仅让村民轻松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加了致富渠道,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促进了乡村振兴。
促进村民家门口实现就业
今年43岁的张俊霞在家门口当上“上班族”,真正实现务工顾家两不误,这多亏村里“微工厂”。据了解,张俊霞所在工厂是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刘屯村华盛服装厂。
(资料图)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完成了从低端产品加工到外贸高端产品加工的转型。目前,订单多到忙不过来,部分订单还分到了周边的微工厂。”华盛服装厂打包车间负责人赵瑞宾介绍说,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工资在100元左右,要是有愿意多干的熟练工,月工资能突破5000元。
张俊霞是赵瑞宾口中的熟练工之一。“现在收入和原来俺在县城打工的时候差不多。”张俊霞称赞道,现在工厂离家近,拐个弯儿就到了,家里有事就可以请假回家,忙完了再过来,这工作不赖。
据悉,魏县目前已将现有的125家微工厂组成“实打实”微工厂合作社,对微工厂进行“模块式”整合,推动他们“链条式”经营、“抱团式”发展。去年,魏县“微工厂”带动就业5000余人,人均年增收万余元。
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十万山瑶族乡垌平村的“微工厂”加工首饰装饰盒,陆续接到新加坡、迪拜、日本各地客户近300万元的订单,该“微工厂”2022年营业额突破1500万元。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罗坑镇窝仔村退役军人林强将电子生产线搬回了村里,这几年工厂生产最高峰聘用工人超过120名,年产值最高突破1000万元。
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建设
让工业下乡,在村里建设“微工厂”,既能解决企业的招工难,又能让富余劳动力增收,这是村里的“幸福事”。安徽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徐楼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多了,村里有了更多资金惠及民生,除了为困难村民发放补助外,还整修了一条2500米的道路,方便村民出行。
这都得益于2022年4月,徐楼村以“党支部+微工厂”的方式,把村部旧房进行改造,建成近400平方的厂房,创办了以生产玩具和出口的季节性礼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微工厂”,不仅安置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还增加村民收入。
“在徐楼村,年轻村民经过简单培训后可以做缝纫等技术工种,每月可以挣到3000多元,年龄偏大的村民可以做包装,按件计资,多劳多得。”“微工厂”的负责人胡娇娇介绍道。
据悉,徐楼村的“微工厂”订单多时,有100多名村民在此工作。2022年徐楼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120万元,目前徐楼村正规划将原来废弃的旧校舍重新利用,改造成1400平方米的厂房,以安置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在江西省,万载引入雨具制造产业新建或改扩建一批乡村“微工厂”,“微工厂”租金收益归属于村级产业合作社,用于助力村级产业发展、发放公益性岗位工资、开展小型公益事业、为困难户和监测对象发放生活补助等。在贵州省,荔波县朝阳镇岜马村的水果纸袋厂给村民提供了家门口挣钱的工作岗位,也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22年销售收入约70万元,实现村集体收入18万元。
小小“微工厂”,拓宽振兴路。各地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